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阿里巴巴很會投台灣新創!已 22 間金額高達 20 億,但你夠格被投資嗎?

自 2015 年 11 月投入 100 億新台幣成立以來,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投資了兩波共 22 間的台灣新創企業,投入金額約已達新台幣 20 億,題目橫跨 AI、雲端計算、電商、電競、VR/AR 等目前科技業熱門領域。這份投資名單被不少人認為是台灣新創圈的一時之選,今天阿里巴巴基金執行總監李治平也為大家詳細介紹第二波在台投資成果。
在第二波 13 間投資之新創公司裡有將近 5 成在研發或運用人工智慧的相關技術,他也認為 AI 發展趨勢進入了軟硬整合、終端運算的重要階段,過去台灣在半導體長期深耕,在硬體方面有著深厚積累,正是發展人工智慧的最好切入點。「AI 一開始就得走出國際。像做 AI 晶片的耐能,他投片哪裡投?台積電。但賣給誰呢?就像格力電器這種全球級大廠。」另外垂直電商也是大宗,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看好能提供獨特消費風格、品質的垂直電商,認為電商是不斷變化的產業,十分期待期待他們跟阿里巴巴電商的內部資源深刻互動、交流。
這是份好名單,但台灣新創到底怎麼夠格被投資?
那麼這份令人為之一亮的投資名單是怎麼來的呢?換句話說,台灣新創到底得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受到阿里巴巴青睞?李治平向大家說明首先有很明確的兩大準則,第一是創辦人或團隊必須是台灣人、台灣團隊,但所謂台灣人、台灣團隊,不一定就只限於「台灣國籍」,像上一波投資的區塊鏈公司 Bitmark,其創辦人暨執行長 Sean Moss-Pultz 是台灣女婿,但整個團隊都立足於台灣,就是例子之一。第二大準則則是跟阿里巴巴業務有關,可以跟阿里巴巴手上資源結合的公司,「我們自己看得懂的公司才會投」李治平表示。
李治平進一步說明,基金另外有請中華開發資本、中經合集團兩家投資機構找尋標的,選投標準其實就跟傳統創投沒什麼兩樣,一樣是看團隊的題目、未來性、預期獲利能力與團隊能力。「我們相信因為唯有最商業化的標準,才能找出真正能成功的公司。基金雖然號稱不盈利、不做其他用途,但不代表這些投資不求回饋,我們還是想藉由投資成功回收利潤,進一步回到基金裡讓它永續經營。」
他另外透露基金經營兩年多來,事實上已跟 700 餘間台灣新創公司或團隊接觸過;但這些團隊大多都太早期了,甚至很多只是丟個單純的經營企劃書過來,連公司都還沒有成立。他特別強調,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偏好投經營 3-5 年,約位於 A 輪階段的新創公司,一來這階段的公司產品或服務比較成熟,已在初步驗證獲得了不錯結果;二來這些公司已經進入了快速成長期。「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想得是幫助新創公司加速擴展市場,而不是開發;這對阿里巴巴來說也才有合作價值。」
比起投資,他們更看重資源合作
只是這些團隊可謂精挑細選而來,但阿里巴巴並不會對他們實質營運太過干涉,一來佔股不多,二來也不會要求 IPO 相關的詳盡細節。「像沛星認為自己的主力市場在日本,比較想去日本上市,阿里就不會硬要他們留在台灣或去中國 IPO。」
另外阿里巴巴也會盡力從集團找相對應的資源給各個團隊,但這些資源並沒有公式可循;像 iStaging 號稱是 VR/AR 數位宅妝,數位宅妝執行長李鐘彬表示,一開始找上門來的,卻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旅遊服務平台飛豬,因為當時有太多房源急需 360 度 VR 化。李鐘彬表示,事後更在雙十一撮合許多淘寶賣家,幫助他們把商品 VR;或是在美國做電商智慧導購的 Pluvio,基金則是找來天貓、淘寶的技術人員交流中美兩國經驗,為團隊帶進除收入以外非常寶貴的技術與市場價值。「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聚集這些團隊的創辦人一起到杭州總部,讓他們知道深入阿里現在在做什麼、有什麼資源可以深入合作。」
那最後面對時下最熱門的 ICO,阿里巴巴怎麼看?會不會也想以 ICO 的方式,幫助新創團隊募資?李治平說阿里巴巴確實對區塊鏈非常感興趣,特別在螞蟻金服方面投入了不少資源,但對 ICO 卻沒有太大興趣。他說 ICO 的確為新創團隊擴展很大的投資空間,但也無法全面取代創投,像新創團隊除了錢之外,還需要非常多人脈、非公開資源,這些都是傳統創投擅長連結,也是阿里巴巴在台設立創業基金的初衷。

https://www.inside.com.tw/2018/03/06/alibaba-taiwan-fu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